69看书网手机版首页搜索小说

69看书网手机版(繁体版)

m.69kshu.win

首页 > 校园小说 > 民国墟烟 > 章节目录(1/2) ()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69kshu.win/248202/

第二十三章 车马大店(1/2)

乡村集镇的车马大店一般比不上县城里的讲究。县城的车马店有的还兼做客栈。房子一水儿的穿鞋戴帽,里面土基,一拱一背,外面包砖,院大门阔。乡野的车马大店相对比较简易,是用土坯搭建起来的。好的房舍只是在基础、角、檐子等用一些青砖垒砌;通盘大炕,吃住都在一个大房间,俗称大伙房。马棚和草料房就显得更简陋;用黄土夯成的土板墙围成一个院子,安上木栅门,在门的上方再挂上一个幌子,一个简易的赶车人和乡村途中赶路人落脚的地方就立了起来。/p

乡野的车马大店虽不入流,透着土的寒酸,但乡下人仁义憨实的处世却处处坦露出来。/p

马车在院子的一侧停下,并排的一溜儿已经先有几挂马车停置,看得出,今天的大伙房又少不了些热闹。/p

陈家仪在表弟的搭扶下慢慢下了车。走了一晌午的路程,身上不免落上一层细细的尘土,掏出手帕轻轻的拭了拭面部,又抻了一下衣角,环顾四周,头一次走进乡村的车马大店,还真有些陌生。/p

走出大伙房的店掌柜隔着老远就招呼过来,满脸的和气,连声音都透着久别重逢的亲切。看到车旁站立的女眷,近了,甚感惊讶,说如今也是先生了。真是贵客。我说嘛,早上起来,一推家门,瞧见喜鹊飞来绕去,欢叫个不停。我那口子还说,今天准有贵人来,还真灵验。”见多识广的车马大店掌柜,说起谎来连舌尖都不打圈儿,一脸的真诚表象。/p

陈家仪礼节性的寒暄着。看着掌柜人长得挺憨厚,可嘴有点儿像八哥,能说会道的。细细想来,觉得似曾相识;面很熟,但一时又想不起来,毕竟每天见得人太多了。于是,只好跟着掌柜的指引进了大伙房旁边的北屋。/p

掌柜的一边吩咐自己的女人给陈家仪到水沏茶,备好洗脸水和毛巾;一边推门喊来隔壁的伙计到饭馆端两个菜来。陈家仪是贵客,对待贵客的好生招待,这是掌柜的本分。/p

边城的车马大店一般的只提供住宿,不提供膳食,膳食由驻店人自带。驻店的随身带什么米面,店里的伙计就给做什么,只是花样上随客人的口味儿。收的费用仅仅是一点点柴炭钱。这种钱不细讲,是把它捆绑在一块儿放在驻店钱里的,因为很少,往往不会引起驻店人的留意。像陈家仪这样的贵客是店家服务的一个延伸,也是特例。/p

陈家仪在车马大店歇了脚,旅程疲劳顿消。饭后又给店家女主人把了把脉,开了方子,算是回报。/p

离开车马大店,马车重又拐上官道。太阳依旧火辣,集镇落满了阳光,乡间一片燥热。/p

在官道上,时有阎锡山的军队或友军的辎重部队卷尘而过。一直向东开去。紧随其后的还有一些民夫,松散而疲惫。/p

“兄弟,你们这是去哪?”表弟手握鞭子,候在路边问道。/p

“到聚落去。”一个民夫回话说。脸一扬,走过去了。/p

“挖战壕去。”另一个民夫搭话补充了一句,脸一扬,也走了过去。/p

这一群人为了抗日尽一份儿力,“中国不能亡”这是官方的语言。政府的公告里就写有“如果战端一开,只有牺牲到底,那就地无分南北,人无分老幼,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,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。”守土抗日及我在城在的抗日基调在政府裹挟着军队和民夫的脚下,被军政长官驱向红蓝铅笔圈点的地方——聚落。/p

聚落是边城城东的一个堡镇,那里盛产黄花。每年一到农历的四五月间,登垅远望,一片金黄。/p

黄花又名萱草,据传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吾国就已种植。/p

黄花是宿根作物,多在二阴地种植。到了采摘的季节,村人携带笸箩,通常是在晨时三四点钟下地,太阳升起时收工。采摘的黄花上笼蒸约三十分钟,摊铺在场面晾晒,好的天气,第二天傍晚即可收拢装袋。黄花呈金黄色。若遇上阴天,晾晒的黄花发暗,卖相就差些。采摘迟了,黄花见了太阳多有开花的,一开花,就不值钱了。好的金针一斤可卖六七分钱。有时村人也采摘一把新鲜的黄花,自家食用,吃个鲜。/p

在收获的季节,贩子从城里和外地会赶来提前收购,当地的农人也会背起毛口袋,把金针送到城里变现。/p

陈家仪望着长长的队伍,无思无绪,一脸茫然。/p

一队骑兵又过来,挂满征尘,曳起一溜儿枣红;待尘烟散尽,骑兵与民夫们已去甚远。陈家仪想,看来,仗是非打不可了。/p

赶车的表弟鞭子一挥,随着低沉的一声吆喝,“驾——”两腿就势往车沿儿上轻轻地一跨,车起马跃,官道上又响起马儿欢快的蹄声和铃声。/p

日偏西移,马车驶近边城城东的三岔路口,顺坡而下,过了桥,前面就是县城了。/p

这是一条桑干河的支流,从北部草原的山涧蜿蜒而下,在城的东南方划了一个弧,与城西的另一条河汇集南下而并入桑干河。最早的这条河,先人称它“浑”的河,后来的人给它填了一个很女人化的名字,叫“玉”。玉的河从草原深处一路走来,弯弯曲曲,潇潇洒洒,带着母性的柔爱,亲吻着沿河两岸的沃土和背河人古铜色的肌肤,便向南去了。/p

站在坡上,居高远眺,西去的太阳把路、桥、河、城的垛和楼剪出一幅天地谐和的影像。让人怀古,使人幽忧。不知哪一天,战争开打,一阵铁

为了方便下次阅读,不要忘记把本站加入书签哦!
状态提示:第二十三章 车马大店
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